癌症患者生命尽头会经历什么?只能“活活痛死”?

参考文档: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html?btifl=100&app=uc-iflow&title_type=1&wm_id=cc490f1137b042d8ada3fcc312d9e773&wm_cid=658894241847575552&pagetype=share&client=&uc_share_depth=1&uc_param_str=frdnsnpfvepcntnwprdssskt

癌症,一个让人闻之色变的词汇。每当身边人提起这个病,往往伴随着低声叹息或悲痛回忆。无论是明星的离世,还是邻里亲友的突然消失,癌症仿佛离我们并不遥远。近年来,癌症的发生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导致很多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得了癌症的人来说,可能最让人害怕的不是一开始知道自己生病的时候,而是病情到了很严重,感觉自己快要撑不下去的那段日子。真的如传闻所说,“活活痛死”是他们唯一的结局吗?

癌症晚期:不仅仅是“疼痛”的噩梦

癌症晚期症状繁杂多样,而疼痛无疑是最为常见且备受瞩目的一种。据统计,约70%-90%的癌症晚期患者会经历中度到重度疼痛,而这些疼痛可能来自肿瘤本身压迫神经、侵蚀骨骼,也可能是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比如手术后的疤痕疼痛或放疗引发的神经损伤。

但疼痛仅仅是冰山一角,许多患者还会经历一系列其他困扰:极度虚弱、呼吸困难、消化功能障碍、持续的恶心和呕吐。这些症状叠加,几乎剥夺了他们最后一点生活质量。你或许听说过“痛不欲生”这个词,那些癌症晚期患者的真实体验可能正是这个词最直接的体现。

疼痛管理:真的无法缓解吗?

提到癌症晚期,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恐惧——因为疼痛似乎无法避免。其实,现在的医疗技术进步很大,能让大部分得癌症的人不再那么疼了,疼痛可以得到很好的管理。现代医学提供了从普通止痛药到强效阿片类药物的多层级疼痛管理方案。比如说,像吗啡和芬太尼这样的药物,它们很厉害,能帮癌症患者大大减轻疼痛,有时候甚至能让疼痛完全消失。

然而,在现实中,仍有不少患者未能得到有效的疼痛管理。一方面,患者和家属可能对阿片类药物存在误解,担心成瘾问题,甚至认为使用这些药物是一种“提前放弃”。另一方面,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也让许多晚期患者无法获得及时、专业的止痛治疗。

正如乡间小道上的桥梁,当基础设施损坏时,即使有更先进的交通工具,也很难抵达目的地。疼痛管理的“桥梁”建立,需要患者、家属、医生多方的配合,缺一不可。

身心折磨:比疼痛更难的是无力感

到了癌症晚期,病人不仅要忍受身体上的疼痛,心里头也会承受非常大的压力和煎熬。肿瘤的发展意味着身体的逐步衰退,失去控制感是许多人最难接受的现实。一位患肝癌晚期的患者曾这样描述自己的状态:“从能跑能跳,到连起身都需要人扶,我感觉自己的身体不再属于我。”这种无力感往往伴随着深深的绝望,甚至让人产生放弃治疗的念头。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相比一般人,癌症患者,特别是到了晚期的病人,更容易出现心情低落和紧张的情况。许多患者不愿与家人倾诉自己的真实感受,害怕“拖累”他们,最后选择沉默,孤独地忍受内心的折磨。

家庭的角色:亲情是支撑,也是负担

癌症步入晚期,这对患者而言是一种考验,对整个家庭又何尝不是呢?许多患者会把家人的情绪反应看作自己是否“可以离开”的信号。如果家人表现得过于焦虑甚至崩溃,患者可能会因为不舍而陷入更深的心理困境。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某位女性患者在生命尽头时拒绝使用镇静药物,只因为她的女儿哀求她“再撑一会儿”。她用尽最后的力气安慰家人,却也因此承受了额外的痛苦。如何平衡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需求,是医学和伦理学中常被讨论的问题,但答案往往因人而异。

根据《柳叶刀》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只有不到50%的癌症晚期患者得到了充分的姑息治疗。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甚至不到10%。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包括药物供应不足、专业医护人员短缺、公众认知不足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对癌症和晚期护理关注度的提升,这一状况正在逐步改善。例如,近年来我国在多个城市建立了姑息治疗中心,为患者提供疼痛管理、心理支持、家庭沟通指导等一体化服务。这些举措的推广,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得以安然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癌症晚期患者所承受的痛楚,往往令旁观者愈发惧怕死亡。这种恐惧可能来源于文化中的“忌讳”心理,我们很少在公开场合谈论死亡,甚至觉得讨论它是一种不吉利的行为。于是,当癌症晚期患者的经历曝光在公众视野中时,人们会更加震惊和无措。

然而,死亡其本身并非可怖之事,真正可怕的乃是缺乏直面它的勇气。一些临终关怀项目在这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比如鼓励患者与家属提前讨论“生命尽头的愿望”,包括是否接受心肺复苏、是否希望在家中离世等。这种“事前规划”的理念,让死亡变得不再完全不可控,给予患者和家属更多的尊严和选择。

癌症患者的生命尽头,确实充满了挑战,但“活活痛死”不是唯一的结局。在医疗技术的支持下,疼痛可以被有效缓解;在亲情和关爱的包围中,孤独可以被填补;在更开放的讨论中,对死亡的恐惧也可以逐渐消散。